近日,商务部联合5部门公布了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将长期经营不善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其中包括北京雪花、天津稻香村、重庆冠生园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对此,商务部表示,这次复核“有进有出”,不是为了淘汰老字号,而是为了推动中华老字号顺应市场机制、持续健康发展。老字号不是倚老卖老的护身符,意味着更多责任和更多付出,意味着只有保持理念和眼界上的“新”,老字号才能真正做到不“老”。
近日,商务部网站发布《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将长期经营不善,甚至已经破产、注销、倒闭,或者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55个没有通过中华老字号复核的品牌包括北京的华女、雪花、通三益、TP、新路春,天津稻香村、重庆冠生园、上海老半斋等。
根据官方定义,“中华老字号”是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近年来,关于老字号品牌的评价呈现两极化趋势。网络平台上既有各种攻略的打卡推荐,也有不少用户反映的“避雷经验”。
以食品领域的一些老字号为例,有的饭店不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在某点评社区,被吐槽最多的是价格贵、不好吃、服务差等。一些老字号主动追寻社交媒体的风口,拥抱时尚,却因为过于急功近利,制造了一时的噱头,忽视了长期的经营。例如茅台在酱香拿铁之后,曾连续尝试白酒巧克力、“酱香大床房”等多种跨界商品,但因白酒和酒店房间“风马牛不相及”,最终收获了大量质疑的声音。
事实上,消费者对于老字号的评价方式很简单,好吃或好用,物有所值,让人不虚此行。在前几日“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3北京推介活动“惠享老字号”专场推介会上,海报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德州扒鸡、东阿阿胶、张裕红酒等山东老字号们纷纷亮相,颇受北京消费者的欢迎。
“北京人爱吃扒鸡,大家喜欢德州扒鸡的口感和品质。”北京市民邓女士发现,在德州扒鸡的推介展位上,除了扒鸡,还有各种方便携带的小包装零食产品。东阿阿胶围绕“阿胶+”开展跨界创新、迭代创新,与知名奶茶品牌联名推出阿胶奶茶,其养生属性直击年轻消费者健康需求痛点,成为社交平台的打卡爆款。
老字号是我国工商业发展历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既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也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已成为老百姓生活“日用而不觉”的重要组成。商务部在2006年和2011年先后认定了两批共1128个中华老字号品牌。
目前,中华老字号广泛分布在食品加工、餐饮住宿、居民服务等20多个领域,既有柴米油盐,也有琴棋书画。2022年,中华老字号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已超过2022年全年水平。中华老字号发展势头良好,在消费促进、产业升级、文化引领、民族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山东省商务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禹亮坦言,老字号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消费市场的更新迭代以及品牌自身“吃老本”给老字号发展也带来了新挑战。
禹亮建议,老字号企业在创新实践中,要拓展产品服务,提升产品、工艺、材料的研发制作,加快完成数智化转型,完善质量管理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老字号产品质量信息化追溯体系;要重视创新老字号消费模式,创新与消费者互动方式,突破传统营销和渠道限制,积极探索短视频平台、社交网络、直播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应用,打造老字号博物馆、展览馆、体验馆、文化馆等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健全企业管理机制,积极推进产权改革,提高内部管理和生产效率,擦亮老字号招牌。
“新形势下,老字号既要保留自身核心技艺和品质,深耕细作、精益求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又要在创新中接续发展,进一步提升老字号文化内涵和供给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的品质化、多样化消费需求。通过进一步淬炼文化内涵,守护质量内功,融入数字时代,助力老字号守正创新,焕发新活力。”禹亮建议。
回看近几年“老字号们”的动向,不少企业都在乘势破圈,尝试塑造全新的老字号形象。创始于1714年的玉堂酱园积极弘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中华优秀餐饮文化,2022年注册成立“山东玉堂酱菜研究院”,为百年玉堂提供更高水平的研发平台,不断推出各种新工艺、新口味酱菜产品等等。作为传统甜点品牌的五芳斋,除了与饮品“蜜雪冰城”合作推出联名款月饼礼盒,也靠赞助音乐节收获了一定的热度。中药品牌同仁堂则靠中药酸梅汤吸引了大量关注,在年轻人中掀起中药食补风潮。
山东省老字号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魏子杰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讲道,未来,老字号企业应创造出新的市场逻辑、营销模式,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老字号企业在每一个时代里都是“正青春”的代表,那么企业一定立于不败之地。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